(来源:上观新闻)


这套《江南风俗图录》10卷本,我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酝酿准备这个选题,结果等了40多年才最终付梓出版,心头自然有许多感慨。在这漫长的时光里,为了这套书,经历了资料收集的艰难,写作阶段也时常遭遇思路的瓶颈,面对空白的电脑屏幕和稿纸苦思冥想,只为能更准确、更生动地展现江南风俗的独特魅力。

岁月悄然流逝,其中的滋味,既有对过去那些艰苦创作岁月的回忆,也有一丝面对时光流逝的怅惘。宋代大学者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中说: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。”强调只要竭尽全力拼搏过,无论结果如何,都可以问心无愧。40年的岁月没有虚度,也是很感欣慰的。这套书的出版,不敢说会产生什么影响,或者启迪什么人,但能确定的是,在它字里行间和一幅幅生动画面中,江南风俗文化得以鲜活地传播,并能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深入了解这一方风土人情,我也就心满意足了。

本套书籍聚焦1840—1949年间江南地区的风俗图像研究,属于图像学与民俗学交叉研究的创新尝试。由于个人阅读涉猎广泛且资料积累庞杂,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,我广泛参考了先贤时彦有关近代通史、文化史、社会史、城市史、商贸史和各种专门史等众多领域的学术成果,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多元维度,以不同视角切入历史肌理,既展现宏观进程,也聚焦微观细节,它们共同构成了理解近代江南风俗的“知识拼图”。唯有将江南风俗置于多重历史维度下观察,才能真正把握其作为“经济重镇、文化高地、民俗宝库”的独特地位,以及在近代化浪潮中“传统与现代交织”的复杂面相米兰下载安装。



事实上,《江南风俗图录》所涉议题,不要说每一卷,就是每一章,皆可衍生出学者笔下厚重的专著,每一个问题细究起来,皆承载着历史的深沉重量。鉴于此,我尝试以“囊中取物”的方式,从每个宏大议题中撷取几个微观视角,以轻松舒缓、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完成书写,除了在必要处随文标注引文外,我选择以核心文献类别的梳理为纲,将其附录于别册。希望这份文献梳理能为对百年江南民俗图录感兴趣的读者,提供一条深入学习的路径与继续探究的线索。同样,虽然有些摄影作品在流传过程中,经历了复杂的传播链条,拍摄者、收藏者与最终发布者并非出于同一人,但只要能比较生动地反映江南民俗的一些细节,本书也予以收录。


对这一选题原本的构想是以文为主,为了更鲜活地表达江南风俗,后来逐渐感悟,想到了风俗阐释与图照及竹枝词的结合,力求将这本图录编撰得更好看一些。

在本套书即将付梓之际,特别感谢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朱志凌主任,他以敏锐的眼光和专业素养,慧眼看中了《江南风俗图录》的选题价值和潜力,统筹整合社内外资源,为书稿的顺利出版保驾护航。社内外参与本书出版的编审专家、校对团队的同仁对书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审阅与校对,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;设计团队精心设计与装帧此书,为这套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。正是各位的协同努力,让本套书从最初的设想到顺利出版,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,都承载着对读者的诚意与对文化的敬畏。


我还特别感谢在美术史领域深耕多年,造诣深厚的学者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邓明先生为本套书题签;特别感谢著名篆刻家潘方尔先生为本套书治印,他们的辛勤劳动,为本套书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艺术光彩。
我怀着诚挚的感恩之心,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万建中教授,向上海市社联副主席、著名历史学家熊月之教授致以深深谢意,京沪两地友人的鼎力支持,是本书顺利完成的坚实助力。在《江南风俗图录》成书的背后,还有我的妻子查眉娉女士的默默付出与支持陪伴。

本套书的撰作,为了让更多读者能够轻松阅读,我没有采用传统学术专著的深度考据风格,而采用了散文随笔的表达方式,试图以亲切、浅白的语言与大家交流,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,实为抛砖引玉之举,衷心期盼读者朋友与学界同仁不吝批评指正。
隆情厚谊,感荷无已,谨志于此,略表谢忱。

相关链接>>>
《江南风俗图录(1840—1949)》(全十卷)为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,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。这部以3200余幅珍贵历史影像为核心的民俗巨著,开创“图像+文献+文学”的研究新范式,全景式重构1840至1949年间江南民间生活的烟火图景,为百年江南民俗史立起一部可触摸、可感知的“视觉史诗”。
《江南风俗图录》以十大主题分卷,搭建起江南民俗的完整谱系:从风味饮食的稻麦鲜香、服饰冠履的经纬讲究,到民居建筑的黛瓦粉墙、行旅交通的舟楫马蹄;从生产商贸的市井吆喝、文教卫生的蒙学医案,到娱艺体育的丝竹竞技、人生礼仪的婚丧嫁娶,再到岁时乡情的节令流转、生活信仰的香火祈愿。每一卷皆以“老照片+民俗画作+江南竹枝词”形成互文叙事,生动还原市井烟火气与传统节庆,让沉睡的史料焕发生活温度——如解读婚俗时,以“妾在船头偷看郎,郎骑白马好风光”的竹枝词牵出迎亲船队的老照片,既以诗意笔触为学术研究注入美感,又借民间话语填补正史记载的细节空白,让百年前的嫁娶场景跃然纸上。
原标题:《让沉睡的史料焕发生活温度,仲富兰《江南风俗图录》:重构百年江南烟火图景》
栏目编辑:华心怡 文字编辑:郭影
来源:作者:仲富兰